她乘坐岁月的船舫,首先穿越了战国年代,收下齐宣王之妻钟无艳为弟子。渡过唐朝时,她看见幼年的李白过于顽劣,无心读书,就在他面前磨起了绣花针,用铁杵成针的动作来点化诗人(这个神话段子后来被当成真实的历史,编进了小学语文教材)。后来,她又收下将要成为薛仁贵夫人的樊梨花为徒弟;途径宋朝时,她又收了另一个徒弟叫穆桂英,南宋年间,她甚至还收了蛇精白素贞为自己的弟子。最出人意料的是,到了明代,她不惜救出打算自杀殉情的痴心女祝英台,还教了她一手神奇的法术。
大家很快就会发现,骊山老母是妇女和儿童的庇护者,她乐于帮助那些没有启蒙的儿童和身处险境的女性,让他们成为她的徒弟,学习改变世界的本领,并且在历史上留下英名。她的神话故事,鼓舞着无数中国女性去抗争黑暗,寻找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位母神,是九天玄女。她是道教推出的另一个女神,但跟骊山老母有所不同的是,她是一位富有智谋的女战神,在道教神谱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据说仅次于王母娘娘。她的形象,据说是头戴金色帽盔,脚踏风火轮,手持斩妖宝剑,一副雅典娜式的扮相,但有时也身骑白鹤或足践金莲,在白云之间翔舞,犹如一位凌波仙子。
九天玄女的“玄”字,是黑色的意思,在五行神学中,黑色象征着水,所以她过去可能是一位水神。当年,在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她曾经出面向黄帝面授天机,帮助他战胜对手。吴越争战的年代,她帮助越国打败了吴国;在唐朝,她又帮助薛仁贵征服了东辽。她帮助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主要是传授天书,也就是秘密的兵法和韬略。如果以“天书”来统计她的功绩,那么大概中国历史上的所有著名战争,背后都有她的影子,就连《水浒传》里的主人公宋公明,在被人追杀的危急关头,全靠九天玄女梦授天书,这才成就了“替天行道”的造反大业。九天玄女的形象,超出了一般大母神的想象边界,是男神和女神、父神和母神、战神和智慧神的混合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她成了所有失败者的守护神。
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位大母神,是女海神妈祖。跟前面两位女神相比,妈祖的年龄最轻,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早期,地点在今天的福建莆田。她的诞生过程,充满了神秘的感生色彩。据说,她的母亲梦中吞下观世音菩萨馈赠的药丸,睡后就怀了孕,将近分娩的时刻,有一道红光射进屋里,光辉夺目,香气飘荡,还伴着隆隆的雷声,就连大地都变成了紫色。母亲感到腹中一阵震动,生下了妈祖。有趣的是,直到满月,这个神奇的女婴都一声不哭,他的父亲姓林,于是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 “默”,也就是沉默不哭的意思。
林默长大后成了一个巫女,能够预测吉凶,还能乘着席子渡过大海。当乡亲们遭遇风暴的时候,她总会出现在灾难地点,帮助那些渔民摆脱困境。据说她因为善于驾驭船只,曾救下过无数人的生命。在一个狂风大作的黑夜,海浪滔天,许多渔船无法进港,林默为了营救他们,居然把自家的房屋点燃,让熊熊大火为渔船指引航向。一个女雷锋的形象在神话中呼之欲出。
妈祖神话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是在死后才成为大神的。在一次营救渔民的行动中,她不幸被海浪吞没。但后来经常有航海者看见她身着红衣,在海面上飞翔,去救助那些遭遇海难的人们。为了得到她的保佑,水手们先是在船上供奉她的神像,后来又在陆地上建造神庙加以祭祀。
她的地位不断提升,从一个地方小神,变成了国家钦定的航海保护神,而且超越国界,成为大陆居民和海外华侨社会共同祭祀的大神。把妈祖崇拜推向高潮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当年他奉皇帝之命七下西洋,远航南洋、南亚、西亚和非洲,要是没有海神娘娘的保佑,又怎么能够全身而退呢?
早在第一次下西洋之前,郑和就率先在泉州建造妈祖庙,祈求她的保佑,而且还把这种信仰带到了南洋各地。郑和敬拜妈祖,除了需要海神的支持,还有一个秘密的原因,是他自幼在战乱中失去了母亲,心里保持着强烈的恋母情结。一个典型的细节是,他的舰队在福建长乐等待东北季风,在乡村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太,觉得很像他自己的母亲,就收留了她,派人悉心照料她,还为她建造了一座木楼,名叫梦母楼,用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而妈祖,应该就是郑和心里的另一位伟大母亲。
本文为喜马拉雅录音整理而成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