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敌军三个师最终攻不下上甘岭的两个连防御阵地?

365bet怎么注册 📅 2025-09-02 15:32:16 ✍️ admin 👁️ 4384 ❤️ 972
为什么敌军三个师最终攻不下上甘岭的两个连防御阵地?

以“添油”式的方法逐次投入力量,两个山头上双方形成“拉锯”

上甘岭作战是由连营规模的阵地争夺战斗逐步发展到战役规模的。因战场狭窄,双方都只能以“添油”式的方法逐次投入兵力。作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志愿军第15军先后投入21个连队同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

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至10月29日,志愿军第15军的前沿部队在敌人占领表面阵地的情况下,退守坑道,双方以坑道口为斗争焦点。

第三阶段从10月30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第12军集中力量反击,夺回表面阵地,并一再打退敌人反扑。最后,敌方夺取上甘岭的计划被粉碎,整个攻势只占领了志愿军两个班的前沿阵地。

据中方统计,战役期间杀伤敌人2.5万人,志愿军伤亡1.15万人。上甘岭作战因其火力和兵力的密集程度,被美联社的报道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这次防御作战的成功,表明了在敌人集中其强大火力和众多兵力攻击一点的情况下,志愿军仍能守住现有阵地。同一年前的秋季还需进行带有一定运动性的机动防御相比,志愿军已发展到完全可以进行“寸土必争”的固守防御。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获得成功有许多原因,其中包括作战指导正确,步炮协同密切,后勤供应有了充分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前线指战员的无比英勇。当时志愿军虽然有坑道工事,炮火也有所加强,在火力上和技术上仍不能与美军相比。因战场狭窄也无法有效发挥数量上的优势,对敌的主要优势还在于战术灵活和指战员不畏牺牲的精神。

英雄主义成典范,上甘岭精神传中华

上甘岭战役开始后,前线部队开展了“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活动。战役中,第15军有十六个连队的人员在表面阵地失守后退入一个坑道,敌人终日向坑道口射击爆破、放毒、投硫磺弹,洞内空气恶浊,缺粮、缺弹,尤其是几天喝不上水。洞内人员在建制已被打乱,伤员又占多数的情况下,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团结奋斗,终于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最后配合增援部队夺回表面阵地。

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了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一级英雄孙占元、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上甘岭”一词,在50年代的中国已成为英勇顽强精神的代名词。这一战役的事实证明,在现代化战争中,作战人员的勇敢和献身精神仍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上甘岭战役除了显示出坑道工事的优越性以外,也证明了以坑道工事保存力量同以野战工事打击敌人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威力。表面阵地的野战工事被摧毁后应该尽快抢修,丢失后也必须尽快夺回,否则退守坑道的部队势难持久。志愿军在反复争夺中还总结出一条经验,即在以消耗敌人为目的的拉锯争夺战中,以在我方阵地上争夺比较有利,因有坚固工事可以利用,敌人则暴露在地面,我方可以用相对少的伤亡换取敌人较大的损失。

上甘岭战役和秋季反击作战,为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学和战术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证明了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纵深防御体系,是实施现代山地防御最有效的一种体系。志愿军依靠这种类似“原始洞穴”的坑道,就能够以劣势装备同拥有绝对优势装备的敌人在固定的阵地上进行长期的战略对峙。

上甘岭战役虽然未能改变双方在战场上的均势,却清楚地证明了中朝军队阵地的日益强固。美国军政首脑也就此认为凭现有兵力和手段,已不可能突破中朝军队的正面战线。美国国内和军内的厌战情绪日益滋长,也促使新上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急于结束战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土木相克还是相生 土木是相克还是相生
365bet体育在线主页

土木相克还是相生 土木是相克还是相生

📅 08-27 👁️ 645
绝地求生游戏内语音设置与使用指南
365体育推荐

绝地求生游戏内语音设置与使用指南

📅 06-27 👁️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