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2012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2-02-14 稿件来源: 字体调整:   浏览次数:

2012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彰显转型发展的促进成效、彰显质量安全的保障成效、彰显利企惠民的实施成效、彰显履职能力的建设成效,全面完成“争先进位创三甲”和创先争优的目标任务,为镇江“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全市质监工作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进一步彰显转型发展的促进成效

1、开启质量强市新征程。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质量强市市、县(市、区)层面,按照“丰富内涵、提升层次、整体推进、扩大影响”的总体要求,迅速制定规划、组织推进,全面转入质量强市、强县(市、区)建设,争取设立市长质量奖。行业层面,牢固树立“抓质量、强产业、促转型”的理念,开展质量强业活动。企业层面,以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为抓手,以建立并有效运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深入开展质量强企活动。适应经济转型,深入实施名牌战略。认真落实《江苏省名牌战略“十二五”规划》,不断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扶持现代农业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争创江苏名牌,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注重固本强基,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计量器具制造许可等获证企业,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省级质量奖获奖企业,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标准化良好行为3A级以上工业企业,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全面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工作。按照《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认证机构监管,促进认证机构诚信自律。

2、开创标准化工作新局面。贴近产业,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专项;重点引导新兴行业和龙头企业实质性的参与各级、各领域标准化活动。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主管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放大效应,积极探索产业集聚标准化试点。调研选择产业集聚度高、有一定规模、对区域性经济影响较大、需要联盟标准支撑、企业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重视的区域性产业,整合技术资源、构筑产业技术联盟,转化推广核心技术,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努力将产业联盟标准晋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争取行业市场话语权。着力推广试点经验、扩大示范成果,力争把“试验田”变成“丰产片”。提升层次,力求工业领域在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修)订方面有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在综合示范和整体推进方面有新进展,服务业标准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新拓展,产业联盟标准化在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方面有新成效。

3、增创公共检测平台新优势。加快建设。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力度。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检中心一期3月底完成省局预验收、CCC申报,上半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考核验收。着手准备二期工程的认证和筹备。国家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3月底基建施工进场,二季度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三季度建成并通过验收,为全市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综合大楼5月份完成工程验收,具备入驻条件。“退二进三”项目质检大楼6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7月份搬家。计量所整体搬迁项目计划一季度完成施工招标,三季度完成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大楼6层结构,年底实施整体搬迁。特检院镇江分院新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基地及相关委托检验检测用房计划在一季度土建开工,四季度争取土建封顶。积极争取压力容器国家中心落户镇江。强化运营。创新体制机制,抓好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水平,加大检验市场开拓,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上门服务,使公共检测平台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合作。加强与科技、经信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生产企业联系,加强与境内外同类检验检测机构的联合,争取现有检验检测平台成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企业研发、新品试制和检测场所,成为境内外科研、检测机构的合作基地。加强科研。引导和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争取和规划建设一批研究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全系统的科研投入。重视人才。强化人才强检意识,建立常态化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招聘力度,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技人才。加强现有人才培养,采取培训、轮岗、交流等方式,促其能力提升。

4、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突破。标准化方面,积极宣贯、推广节能减排标准,加快培育、新建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示范试点,扩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效应。计量方面,继续开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法检查,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单位产品能耗对标、能效测试和能源计量数据应用等活动,积极探索对能源合同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第三方能效评估工作。根据全市油气回收改造工程进度,及时提供计量检测服务。加强与经信、发改、环保、统计等部门协作,构建多部门密切协同的能源计量政策联动工作机制。特设方面,继续对新投用锅炉实施能耗审查制度,督促用户建立并实施安全节能达标制度,推广特种设备节能新技术。认证认可方面,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加大节能产品认证力度。

5、推动示范区创建跃上新层次。一方面,把创建作为提升标准、计量、认证、名牌培育、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水平的综合平台,将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造成质量工作示范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创建工作的促进效应,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一批重点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培育区域名牌企业集群,打造在国内有优势、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区域。

二、 进一步彰显质量安全的保障成效

6、严格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落实责任大力推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目标考核有效落实,强化食品安全总体责任;认真开展自身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评估,重点检查监管责任和检验责任的落实情况;积极敦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逐一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深化“三分监管”。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差别化、动态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将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纳入“三分监管”范围。发挥“三位一体”综合效能。出台办法,明确职责,制定程序,严格考核,形成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有关单位加强协作,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的方法和机制。狠抓食品安全隐患整治。既对乳制品等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点食品严格监管,又对面广量大的食品生产企业严密布防。

7、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推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力争全市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单位达到80%,验收合格率达到50%以上;推进安全监察科学化,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建立工作台账,对不同安全状况等级用户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学性,已定为第三类单位的数量减少30%以上。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现场监察,建立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制度,力争开展标准化管理单位的自查自纠率达90%以上;推进隐患治理信息化,全面推广运用隐患整治信息化系统,认真督促整改隐患,确保严重隐患督促整改率达到100%;加强气瓶安全长效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充装、检验行为,确保所有民用液化气瓶和工业气瓶均实行安全条码和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电梯专项整治行动,巩固电梯维保质量星级评定和质量考核的成果,强化使用单位安全使用主体责任的落实;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修订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积极推动企业建立专项预案,组织开展演练,抓好特种设备安全预警预报和事故案例的宣传教育工作。

8、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许可。严把生产许可受理关和审查关,切实发挥生产许可在调整产业结构、保障质量安全和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抽查。对国家重点要求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以及质量信用等级低的产品,加大抽查频次和覆盖面,不断提高监督抽查有效性。分类监管。完善许可证获证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办法,确保年底前所有省级发证产品全部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提升质量。围绕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

三、进一步彰显利企惠民的实施成效

9、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抓巩固。加强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反弹”,使各单位真上网、全上网,杜绝网下操作、网上展示。抓融合。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与政务大厅融合,与监管系统融合,重点抓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与诚信管理、食品、特设、计量等业务监管系统的融合。抓提高。落实省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评估办法,促进系统高效运行。

10、提高12365平台运行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知晓率;结合搬迁新址,继续抓好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进一步提高接通率;规范内部管理和运行流程,进一步提高办结率;充实完善知识库,加强对举报投诉的督查督办,进一步提高满意率。

11、推进“两免费”、“两公开”。继续安排专项资金80万元,把计量“两免费”检定打造成我局服务品牌。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形式确保应检全检,采取随机抽查等手段促进检定质量继续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监督抽查“两公开”,通过市局网站等载体,逐季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后处理情况。规范管理、加强考评,确保监督抽查质量。

12、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WTO/TBT应对平台建设。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着力提高标准资源质量,把标准查询量作为考评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将其作为与先进单位比较的关键指标。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促进镇江产品质量的提升。WTO/TBT应对平台建设方面,努力建立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的联动体系,共同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

13、开展老旧住宅电梯检测评价。全面了解全市老旧电梯的数量、制造厂家、安装使用地点、维保情况、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完成首批老旧电梯安全可靠性诊断评价,为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组织大修、更新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14、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区域整治,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继续抓好农资、建材、食品、“黑心棉”等执法行动,并根据地方实际和工作需要,适时组织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的专项执法行动。规范执法办案管理,加强执法办案信息化管理和执法办案研究,改进执法办案考核办法,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四、进一步彰显履职能力的建设成效

1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全员参与,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全体职工主动介入、积极参与;坚持简便原则,理顺机关工作程序和环节,建立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整体推进,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绩效管理试点、目标管理体系运行通盘考虑,有机衔接。

16、提高法制工作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促进全社会质量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创新执法监督的途径、方法,针对执法工作的关键点、风险点,建立健全问责制。

17、强化机构队伍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按照要求抓好事业单位清理审核工作。积极开辟新的培训渠道,强化网络系统培训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认真贯彻落实稽查机构人员管理办法,全面完成稽查人员岗位设置和定员、定岗工作。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搞好后勤保障,做好机关党建和老干部工作,发挥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18、增强新闻宣传效果。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加大舆论引导力度。紧紧抓住“3.15”、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提高策划水平和宣传效果。抓好新闻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舆情监测,建立舆情收集机制,及时将重大舆情反馈有关部门,及早提出措施,提高应对水平。

19、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惩防体系建设,抓好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纠风工作、惩治腐败等重点工作。落实“三联”制度,进一步巩固“三联”成果、扩大“三联”规模、放大“三联”效应。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围绕市局人、财、物等内部权力,以及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技术评审、技术咨询等权力事项,查找风险节点,建立防控体系,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纠风专项治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抓好政风行风问题整改。

[ 加入收藏 ] [ 打印此文 ] [ 关闭 ]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镇江质量技术监督局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2920号-1